旺報【記者賴廷恆╱綜合報導】
前文化部長、兩岸知名的作家龍應台日前在香港大學演講,在場聽眾齊聲唱起大陸愛國歌曲《我的祖國》的事件至今餘波靜電排油煙機盪漾。龍應台19日親撰短文〈大河就是大河〉,強調「歌的意義會轉換,歌的溫柔力道強於刀劍」;20日《環球時報》評論員單仁平則以一篇〈《我的祖國》刷屏,龍應台越描越囧〉予以回應。
〈大河就是大河〉文中龍應台描述,10月7日當天以《一首歌,一個時代》為題演講,滿座上千人的的港大禮堂,「大概一半港人,一半陸生,少許台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」;演講前她特別針對身邊的台、港朋友們進行「微調查」:「你的啟蒙歌靜電油煙處理機是什麼?」
龍應台解釋,「啟蒙」,不一定得是兒時聽到學到的歌,而是,回首成長歷程「有著特別的意義」的歌曲。當場聽眾合唱好幾首歌,包括台灣人用國語合唱《綠島小夜曲》,香港人用粵語合唱《友誼之光》,兩曲其實是同一首歌。坐在第一排的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也回答,他的啟蒙歌是《我的祖國》。
沒聽過《我的祖國》的龍應台,「當場邀請大家一起合唱」後,也讓她有感而發,「歌的意義會轉換,歌的溫柔力道強於刀劍,正好是我整個演講的核心。」龍應台如此收筆:「有時候,真的,大河就是大河,稻浪就是稻浪罷了。」
至於單仁平的文章,則數度引用龍應台短文中「簡單美麗的旋律」一詞,認為「龍應台完全成長於台灣的小環境」,雖曾與大陸有交流,廚房油煙處理卻未聽說過《我的祖國》,「反映了她眼界的局限性」。文末並批判「龍應台表現出的則是『小清新』的執著與清高」,強調其應為如此的「局限性」,「尤其是她的國家認同缺陷有清醒認識」。
1D698626CD98C474